脫鞋、包頭巾、長裙體驗回教的世界,藍色清真寺的六根喚拜塔有其獨特的地位,藍色清真寺的磁磚、柔軟厚實的地毯跟美麗的穹廬圓頂是參觀重點--有教堂也有清真寺的聖索菲亞,不是教堂也不是清真寺,他是博物館!!
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哈麥特清真寺(Sultanahmet Camii),是蘇丹王蘇丹哈麥特於1609年下令建造的帝國清真寺,一直到1616年才正式峻工。
清真寺的喚拜樓數量,代表該座清真寺的財富能力和地位,常見的是一根到三根,配備四根宣禮塔的建築,已經算是大型而且少見的清真寺了。
據說最初蘇丹王下令要建造「黃金喚禮塔」的清真寺,不料土耳其語的「黃金」和「六根」發音太相近,建築師只好遵旨蓋出這座「六根宣禮塔」的清真寺。
最初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有一座獨一無二的六塔清真寺,這是神聖地位的象徵,後來伊斯坦堡的六塔清真寺一完工,立刻惹來聖地麥加長老們的不滿。
麥加的長老們批評伊斯坦堡的蘇丹王太傲慢,蘇丹王只好花錢幫麥加的清真寺蓋了第七根宣禮塔,維護麥加聖地的崇高地位,於是世界唯一的七塔清真寺就在麥加出現了。
因為開放觀光所以女性不能進清真寺的規定也解禁了,但進入清真寺的穿著還是有嚴格規定
不論男女,如果沒有包緊緊,或是露出腿部線條,寺方都會提供裙子讓你包包起來
但我想洗腳除了表示尊敬,另一方面也是衛生吧~夏天那麼熱,男生的腳一定超臭的啊~
清真寺的地毯又不能拿去洗,每一個人的臭腳丫踩來踩去...想想都覺得有臭氣冒出來...
進入要安檢,雖然我也不懂他在檢查什麼...土耳其的好多地方都要安檢,但水可以帶進去
因為入寺之前,遊客得脫鞋,以免踩髒寺內鋪著的高級地毯,所以寺方貼心的提供塑膠袋裝鞋子,讓我們全程拎著鞋子參觀。
地毯很漂亮,踩起來也算舒服,但乾不乾淨,我可就不知道了!但沒什麼可怕的臭味就是了。
裡面有人坐著祈禱吧
因為看不到穹頂,寺方就用圖案來表示,支撐的架子也用了漂亮的外皮遮起來
這是GOOGLE MAP找到的,沒有整修的內部照片
超漂亮的,不愧是帝國級的清真寺!!真可惜沒有看到真實的美貌。
由四根直徑5公尺的大圓柱支撐整座圓形穹頂(根本沒有我看到那一大堆細細的支架)
中央穹頂直徑27.5公尺,高43公尺,四周向外擴散分佈三十幾個較小的半圓穹頂,挑高的空間展現大氣度,空間中隱含一股清靈的肅穆氣氛。
沒有感受到藍色清真寺真正的氛圍!!!!
一根根的假柱子
所以...其實我們是在裝潢過的工地參觀???
上面那一片是鷹架吧!!!
我好像沒有走過去對面看看
完整的樣貌無緣得見,我們只能走到旁邊,看中央穹頂旁的較小的半圓穹頂,
依舊能看出挑高的空間展現出來的氣勢
兩萬多片的藍色彩釉瓷磚鑲嵌寺內,透過圓頂及四周260多扇寬大的窗戶採光,將內部襯得藍光閃爍,藍色清真寺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。
看照片才發現鷹架或工地下方遊客都很少,其餘的地方都是滿滿的人,所以當時應該是有什麼隔起來,不然我應該是會亂亂走(太久才寫日誌有點忘光光)
搭配其他花卉、星辰和可蘭經的繁複壁畫,彷彿有生命一般,向下延伸爬滿寺內空間,讓內部顯得優雅平和。
匆匆的就逛完了藍色清真寺
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(拉丁語:Sancta Sapientia;土耳其語:Aya sofya),有著四根顏色不一的巨大宣禮塔,它既是基督教教堂,也是伊斯蘭教清真寺。
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,一起矗立在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伊斯坦堡的老城區上,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完工時間,比藍色清真寺還早了1079年。
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於西元523年下令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,做為帝國的基督教榮耀建築體,當時動用了知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在設計這座教堂。
財力雄厚的拜占庭帝國,下令由羅馬、希臘、埃及等地千里迢迢將各式建材運來伊斯坦堡組裝,終於在西元537年完成此一拜占庭帝國的建築典範。
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,視基督教為異教而大肆破壞各地教堂,並大規模建造伊斯蘭教清真寺。
當時的蘇丹王穆罕默德二世也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吸引,下令不得破壞建築本體,僅在內部添加伊斯蘭教器物,並在外部增建宣禮塔,就將教堂改成清真寺。
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裡意謂「上帝智慧」,即使多了四根宣禮塔也不改其典雅氣質,自從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之後,建築體已成為博物館對外開放。
四根宣禮塔的興建工程極為浩大,由四位不同的統治者在不同的年代下令興建建,因此宣禮塔的顏色才會不統一。
千百年巨震損傷了聖索菲亞大教堂,建築師評估之後,為了不改變教堂結構,特別在外牆和主牆之間建造了許多橋樑狀的扶壁,以減輕主牆所承受的壓力。
走進聖索菲亞,領隊介紹內部構造
據說本來都是基督教的裝飾,卻硬生生改成回教幾何圖案
超挑高的建築
教堂內部四周掛著金字圓盤,以阿拉伯文書寫的穆罕默德以及四大先知的姓名,雖然是新加入的伊斯蘭教裝飾,但是卻與教堂的基礎色調融為一體。
內部也是有在整修,所以有些地方就包包起來,但包的沒有剛剛藍色清真寺用心,一堆鋼筋鷹架外露
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築的第一個傑作,教堂共使用了107根柱子,柱頭大多採用科林斯雕花柱頭,華麗中帶著信徒虔誠的信仰。
當初鄂圖曼土耳其人入駐教堂後,移去了基督教的鐘鈴、祭壇、聖幛、祭典器皿,然後逐漸加入一些伊斯蘭教的禮儀器具
中間那個奇怪的圖案本來應該是教堂的大天使,結果在清真寺好像就變成老鷹的樣子
為了呈現空間的完整性,巨大圓頂不用巨柱支撐,而是利用四周帆拱牆面平均分擔重量至建築體的四大柱敦上,驚人的設計被列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。
左邊那個金金的應該是米哈拉布
米哈拉布是阿拉伯語,指的是清真寺裡指引聖地麥加方位的壁龕,供穆斯林跪地膜拜的伊斯蘭教設施,所有清真寺一定都有米哈拉布。
伊斯蘭教禁止崇拜偶像,米哈拉布只有書寫向阿拉致敬的讚詞。一般小型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只是簡單的拱門凹壁,聖索菲亞教堂裡的米哈拉布非常華麗。
教堂二樓的空間以前是蘇丹王后和貴族的包廂所在,這裡保存許多馬賽克彩磚鑲嵌畫,內容多以基督教人物和故事為主題,工法特別值得遊客花點時間參觀。
鄂圖曼土耳其人於1453年征服伊斯坦堡之後,曾經用石膏和泥土掩蓋了許多十字架和鑲嵌畫,或是用金字圓牌直接覆蓋在鑲嵌畫上面。
凱末爾於1923年擔任土耳其總統,同年宣佈將教堂改成博物館,這些鑲嵌畫在專業人員的全力搶修之又重見天日,雖殘缺不全但仍能看出當年工藝水準之高。
「三聖像」鑲嵌畫裡的耶穌,其眼神會隨著觀賞者的位置角度不同而跟著移動
匆匆繞完一圈
回到一樓,經過的回教婦人總令我讚嘆又心疼,這麼熱的天氣還得包得密不透風,據說這幾年女性的地位有提高一些,女性已經可以自己開車,還是慶幸自己身在台灣,能學習能開車也能自己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埃及市集旁邊有一座蘇丹皇太后清真寺(Yeni Valide Camii)(又名新清真寺),是一座皇家清真寺,西元1660年將清真寺旁邊的L型迴廊改建成埃及市集。
由於當年土耳其曾在埃及開羅販賣香料獲得了一些貿易收入,於是動用這筆基金來改建成一座市集,故取名為埃及市集。
埃及市集也稱為香料市集(Spice Bazaar) 建於1664年,因為地理位置靠近碼頭,所以成為香料最大的集散地,這是當地人會逛的市集,廚房民生用品這邊都找得到喔,本地人最喜歡來這裡採購民生物資。
太熱了你看我包多緊,太陽很刺人的
進去埃及市集也需要安檢
裡面超多觀光客
埃及市集集合了傳統攤商,販賣物品較為平民化,雖然商家也會針對觀光客會哄抬價格,但情形較不嚴重,久而久之這裡已成為外國遊客必訪的購物聖地。
料市集約有一、二百家店面,商品種類繁多,殺價空間彈性大,當地居民和觀光客全都擠成一堆
來到這裡別一直在埃及市集裡打轉,抽點時間走到市集外圍的露天市場,這裡的物品才是真正伊斯坦堡人的生活用品,藉此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文明。
太像菜市場
東西便宜但品質有點差
找不到他要的牌子就只好買了別的,聽說也是很有名的軟糖
蠻多團員在這兒買得不亦樂乎
同團大姐群要買鬱金香杯,我跟他們一同尋寶,結果看上了玫瑰水,老闆給了我還不錯的價錢,但等我要付錢的時候才發現他給我的是另一個牌子的玫瑰水,我趕快說不對我要R牌的,老闆笑笑說喔喔他拿錯了,去小房子摸東摸西出來後說沒貨了,跟我說都是玫瑰水啊,我說我不要,他才悻悻然還我錢。
烤魚、淡菜跟鹹鹹的飯
鹽蒸魚
鹽蒸魚的魚肉分出來是這樣
也是有點太乾了
這一餐好多魚魚魚魚~~~
但我比較愛台灣的魚料理,真的太乾了!!!
海岸第一排是對夫妻吧~
一起吹著海風看著美景喝點小酒
上方垂釣下來的是真的釣竿,可以釣到魚兒的,也就是上方有一群釣客在垂釣
吃飽我們就搭遊覽車回飯店了
這一晚我們住在土耳其國父住過的佩拉皇宮喔~